每当一起校园欺凌事件曝光,我们总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学校管理上,老师、校长被“拖”出来挨骂。但问题是,老师被骂了,校长被处分了,欺凌现象就能消失吗?答案显然是否定的。
事实证明,追责的方向错了,问题根源根本不在管理,而在于欺凌者本身!
校园欺凌之所以屡禁不止,一个重要原因是施暴者往往没有为自己的行为付出足够的代价。
有网友直言:“现在的欺凌者根本不怕,因为他们知道顶多就是道个歉、写份检讨,家长来赔点钱,然后呢?一切照旧!”
没错,正因为对欺凌者的惩罚力度不够,才让他们变得肆无忌惮。甚至在一些情况下,欺凌者还会因为“背景硬”“家长能摆平”而继续逍遥法外。
最终受害者不仅得不到公平,反而感受到更大的恐惧与失望。试想,如果施暴者不被严惩,其他人岂不是也会效仿?
在许多校园欺凌事件中,老师和校长往往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。
但冷静下来想想,老师一天面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学生,如何保证每一个学生在每一秒都不受伤害?更何况,欺凌往往发生在厕所、楼梯角落这些隐秘场所,老师不可能“无处不在”。
一些网友也表达了对老师的理解:“追责可以,但不能把所有的锅甩给老师。让他们既管教学又管学生的一切,累得要死还被骂,真的很冤!”
另一位网友感慨:“要是施暴者毫发无损,反倒让老师挨处分,最后谁还敢当老师?”
对于校园欺凌,治本之策在于让施暴者承担起他们行为的后果,只有这样才能震慑其他潜在的欺凌者。网友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,直击问题核心:
法律干预:严重的校园欺凌应该直接纳入法律处理范围。不论施暴者年龄大小,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有网友说:“光批评教育有什么用?必须让他们知道欺凌的后果有多严重!”建立行为档案:欺凌行为记录在案,并与升学、就业挂钩。网友建议:“这不是毁人前途,而是让施暴者意识到,欺负别人会影响自己一辈子!”对家长问责:不仅要惩罚施暴者,还要让他们的家长承担连带责任。有网友表示:“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庭教育的结果,家长不能甩锅!”
这一话题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,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欺凌者的底气其实来自于‘无后果’!只要不严惩,他们就不会怕。”
还有人吐槽:“现在什么‘未成年人保护法’,保护的到底是孩子,还是‘坏孩子’?”这类观点虽然犀利,却戳中了不少人心中的痛点。
也有网友提出了温和的建议:“惩罚固然重要,但施暴者往往也有心理问题。能不能引入专业的心理干预机制,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?”这一观点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。
校园是孩子们学习与成长的地方,不应该成为欺凌的温床。解决校园欺凌的关键,不是“追老师的责、查校长的岗”,而是用严格的惩罚手段和教育机制,让欺凌者明白:伤害别人绝不是“无成本”的。
你认为面对校园欺凌,应该如何平衡惩罚与教育?欢迎在评论区发表你的看法!
